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特殊人文 金門感懷之旅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文/林姮聿 圖/本刊編輯部

  金門島海風輕拂,白雲閒逸地在藍天中悠晃,運氣好時能與彼岸遙遙相望。此地距離臺灣本島三百多公里,僅需飛航一個鐘頭即可抵達。島上承載先民榮歸故里的喜悅,留下令人感念的歷史軌跡,來此請慢步,欲穿越古今,需要時間一一走訪與認識。
 金門與周圍星羅棋布的十二座島嶼,共組為金門縣。過去因地理位置,成為前線重要據點,歷經古寧頭戰役、八二三砲戰洗禮,留下特殊的歷史遺跡,更成為國家公園。在民俗方面,姿態迥異、神情生動,數不盡的風獅爺守護這片土地與居民,除了過往戰事與歷史,還有質樸古厝、自然美景與在地佳餚,成了獨一無二的金門。
 
得月樓與黃輝煌洋樓
 早期水頭居民因生活艱難,許多人選擇飄洋過海到東南亞國家努力打拚,待事業有成後衣錦還鄉,蓋洋樓、辦學校與修繕宗祠等,一來為回饋家鄉、二來有彰顯成功與光宗耀祖之意,當時的建築多有閩南傳統風格與異國情調。例如黃輝煌先生因在印尼經商致富,匯回大量銀元,在金門水頭興建洋樓,聘請著名匠師設計與興建,於民國二十年完成兩層的「黃輝煌洋樓」,規模雖非金門之最,但其裝飾雕刻與用料精緻,在當時可說是數一數二。
 後來民國二十二年,金門西半島首富黃廷宙的住宅遭盜匪洗劫,黃輝煌才在當地蓋了最高的銃樓「得月樓」與連接洋樓之間的番仔厝。得月樓高約十一公尺,地上四層、地下一層,牆面厚度達四十公分,高樓牆面有可供瞄準外敵的槍眼與觀察孔、屋頂女兒牆上的垛口可供防禦使用;亦可登高望遠、觀察外敵,地下更設有祕密坑道,可通往相鄰的番仔厝。特別的是位於中央、外型華麗,看似主建築的番仔厝,實為假樓,可欺敵並引盜匪進入,爭取逃離時間或從事反包圍等;一牆之隔的黃輝煌洋樓方為主屋(圍牆現已拆除),期間可從假樓側邊通道撤離到主屋,上鎖加以阻絕。因建造用心與精巧,得月樓曾被列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,每日皆有六場次免費導覽。
 
歐厝聚落與軌條砦
 歐厝聚落位於金門本島西南方,為金門傳統聚落之一,依山面海,農耕漁撈皆可,早期經濟富裕,現今仍保留許多閩南傳統建築風格。聚落以「庫池」為界,分「上社」與「下社」,上社為宗祠和二落大厝群,「下社」為一落四櫸頭的古厝,採「梳式布局」,有調節氣溫的功效。
 金門歐陽氏來自大陸江西,明嘉靖年間,歐陽文卿自泉州出海捕魚,遇海難漂流到現今金門西南邊的筏子鞍,來到當地薛厝坑(現稱珠山聚落),因竹筏已遭巨浪損毀,無法回鄉。後與薛厝長老的女兒結婚,便在此落地生根。日據時代,由於日本人不讓臺灣人的姓名為四個字,以和日人區分,另外歐陽複姓中「陽」字與日本太陽旗的陽字相同,也遭忌諱,故被迫改為單姓「歐」,直到民國四十八年,由歐厝族人向我政府陳請才得以恢復。
 距離歐厝聚落不遠處,步行約十分鐘,便能抵達歐厝沙灘,茫茫沙灘廣闊且寧靜,彷彿遺世獨立,海風徐徐,藍天碧海,乾淨的沙灘在陽光下更是透亮細緻。漫步在沙灘上可看見過去反登陸遺留的「軌條砦」,整排斜列,奮力指向海的方向,氣勢非凡,充滿歷史感,也可見當年戰事之緊張。
 另外,「獅山砲陣地」位於獅山,為坑道式榴彈砲陣地,又名為震東坑道,取「威震金東」的意涵。坑道於民國一○○年轉為觀光使用,內有戰備室、庫房、砲彈室、砲堡,保存了完整的陣地設施,並展出八二三砲戰期間立下戰功的八吋榴砲,射程達十七公里,威力巨大。著名的砲操表演呈現發射砲彈的流程,演出人員鏗鏘有力的答數與步伐,可讓遊客留下深刻印象。
 
翟山坑道 鬼斧神工開鑿史  
 進入翟山坑道,堅硬的花崗岩經前人努力,一鑿一斧,在山腹開出大路,循著階梯而下,走入坑道,感到十分涼爽且寬敞,幽暗中伴隨些許光線,看著眼前鬼斧神工的軍事傑作,不僅震撼,更感佩開鑿當時的艱辛與毅力。走到坑道盡頭,便能見到水道清澈見底的海水,倒影映於水面,其透澈讓人乍看恍若無水,坑道外海浪澎湃,潮聲濤濤,十分雄偉,翟山坑道因此被譽為「地下金門」的代表作之一。
 翟山坑道位於金門古岡村翟山山腹,因戰事所需,於民國五十年開挖,坑道主體為花崗岩,由工兵以二十四小時三班制、日夜輪班,耗時五年開鑿而成,坑道全長一○一公尺、寬約六公尺、高約三‧五公尺;水道呈A字狀,全長三五七公尺,寬約十一‧五公尺,高約八公尺。翟山坑道為戰時供應登陸小艇搶灘運補之用,為往來大小金門運補小艇的重要基地。坑內設有碼頭,可容四十二艘小艇進出與泊靠。坑道出口設有兵舍七間,供人員掩蔽,亦為相當浩大之工程。現今的翟山坑道入口廣場,展示由海軍撥贈的除役海軍船艦和武器,讓旅客一飽眼福。
 
歷史老街懷舊 石蚵美食誘人
 模範街位在金門金城,建築風貌獨特,以紅磚拱廊建造。最早是明朝末年鄭成功在後浦練兵的內校場,後由金門縣商會與地方仕紳集資興建,由四十間拱圈式洋樓店屋組成,分為橫街和直街兩部分,包含洋樓與閩式建築內涵,外型古雅、井然有序,已於民國九十二年公告為歷史建築。
 金門石蚵田主要分布在西北邊,其中以古寧頭為最多,此地的石蚵養殖方式是把蚵苗養殖於海中長方形的花崗岩石條(當地人稱「蠔嘟」)上,有數百年歷史。隨著潮水來去,蚵仔肉質Q彈緊實,甘甜鮮美,更無腥味。石蚵料理為饕客到金門的首選之一,不論是蚵嗲、蚵仔麵線、蚵仔煎等,都相當美味。有機會的話,還能在當地蚵田體驗擎蚵等生態活動。
 如今金門不僅保有獨特的風俗民情與歷史文物,豐富的伴手禮也成為遊客必買。包括:以過去戰事留下的砲彈打造的金門菜刀;酒質清澈、入喉醇香的金門高粱酒;以麥芽糖加入當地花生,經手工敲擊「摃」捶而成的花生貢糖;當地原生植物、能治跌打損傷與活絡筋血的金門「一條根」;還有牛肉乾、閩式燒餅、金門麵線等,都是遊客很好的選擇。
 七十多年來,海峽兩岸的軍事記憶與歷史遺跡,已深烙在金門島上,此外,金門還有獨特風情,包括望海的無際,讓人開闊心胸、忘卻喧囂;處處名勝古蹟,道不盡它的歷史風雲。遙想當年國軍弟兄的忠貞與奮鬥不懈,總讓人難忘;說不盡的傳奇故事與文化,更構成窺探今昔的博物館。
 到此駐足,旅人身心皆能滿載而歸,返航時,回望這座海中仙山,提醒我們珍惜前人奮鬥後留下的歲月安好。
 
(點閱次數:399)